汉唐书院11 发表于 2021-10-10 14:06

汉唐书院公益书法


《石门颂》全称为《汉故司隶校尉犍为杨君颂》,后世简称为《石门颂》。是东汉建和二年(公元148年)由当时汉中太守王升撰文、书佐王戎书丹刻于石门内壁西侧的一方摩崖石刻,是隶书书法作品。现藏于汉中博物馆。
《石门颂》歌颂了东汉汉顺帝时的司隶校尉、犍为(今属四川乐山)人杨孟文“数上奏请”修复褒斜道的事迹。整块摩崖通高261厘米,宽205厘米,题额高54厘米。《石门颂》多用圆笔,逆锋起笔回锋收笔,线条沉着劲道,结字舒展放纵,体势瘦劲,飘逸自然,素有隶书中的草书之称,是汉隶中的精品佳作。
《石门颂》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座丰碑,它与略阳的《郙阁颂》、甘肃成县的《西狭颂》并称为“汉三颂”,是汉代颂体代表作。
汉唐书赵伟:
石门颂是中国隶书摩崖石刻的代表
摩崖石刻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石刻艺术,指在山崖石壁上所刻的书法、造像或者岩画。摩崖石刻起源于远古时代的一种记事方式,盛行于北朝时期,直至隋唐以及宋元以后连绵不断。
汉唐书赵伟:
咱们莱芜很多山上也有古代一些书法摩崖刻石,如莱芜南仙人山上有明代书法家雪蓑的很多石刻书法,雪蓑是明朝影响莱芜的文化名人。他最大的碑刻(棋山“玄之又玄”)在莱芜,最大的摩崖(仙人山“神在”)在莱芜,最长时间、最多事迹、最深的感情在莱芜。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汉唐书院公益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