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ta宝贝 发表于 2022-8-7 08:42

今日,立秋!

“阳气渐收,阴气渐长”,北京时间8月7日将迎来立秋节气。岁月吹响更迭的号角,生命走过灿烂的夏天,成熟的气息扑面而来。立秋是“四时八节”之一,“立”有开端之意。我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意思是说立秋过后,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夏天中的热风;接着,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并且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实际上,我国多数地方立秋至处暑这时段还是很闷热,并没有“凉风至”“白露生”“寒蝉鸣”等现象。在二十四节气中,立秋并不代表暑热天气就此结束,立秋还处在暑热时段,秋季第二个节气(处暑)才出暑,初秋期间天气仍然很热。所谓“热在三伏”,又有“秋后一伏”之说,立秋后还有至少“一伏”的酷热天气,真正有凉意一般要到白露节气之后。 立秋,意味着谷物开始成熟了。《历书》曰:“斗指西南维为立秋,阴意出地始杀万物,按秋训示,谷熟也。”《说文解字》中“秋”之含义更加明确:“秋,禾谷熟也。”立秋过后,大自然呈现出一派丰收的景象。从秋野之上眺望,玉米扬花、大豆成荚、棉花结铃,农人们翘首盼望入秋过后雨水充沛,农事兴旺。俗语说:“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望着密密匝匝的作物抽穗生长,农人内心的喜悦洋溢在脸上,又是一个金黄的时节,又是一个收获的秋天。  “立秋”不仅是重要的节气,还是我国重要的岁时节日,民间有“贴秋膘”“咬秋”“啃秋”等习俗。《首都志》记载:“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谓之啃秋。”京津等地立秋之日大家喜爱吃西瓜或香瓜,被称为“咬秋”,一个“咬”字将人们挽留清凉秋意、告别炎炎夏日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浙江一带地区,则流传着立秋之日同食西瓜与烧酒的习惯,据说这样可以预防疟疾。无论是啃西瓜、香瓜还是玉米,都是为了对大自然的慷慨馈赠表达喜悦之情。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苦夏”。瘦了当然需要“补”,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  从养生看,立秋时节人体代谢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凡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锻炼,宜以养收为主。秋季主燥,可适量进食香蕉、梨、胡萝卜、莲藕、荸荠、芝麻、蜂蜜、银耳等,养血润燥、调理脾胃。平日里建议以“平补”为主,尤其胃肠功能虚弱的老人和小孩,可以喝点清淡易消化的养生粥,更有益于身体健康。
立秋以后,暑热尚未褪去,过早过多地增添衣物,一旦气温回升,大量出汗后很容易着凉感冒,故俗语有“春捂秋冻”的说法,意思是让冷空气对人体进行适当的刺激,提高机体对低温的适应能力。但并不是人人都适合“秋冻”。青壮年或体质较好的人可以适当“秋冻”,对于年老体弱人群来说,一味“秋冻”反而会诱发疾病。建议适时增添衣服,重点保护好肩颈、肘膝关节等部位,防止寒气入侵。


俺萊蕪友 发表于 2022-8-7 09:33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今日,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