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不掌握“财政大权”不需要防骗?
孩子拿手机只是随便玩玩?
当家长们把孩子交给“电子保姆”时
有没有关注过孩子的需求?
虽然电子产品不是洪水猛兽
但是当我们忽略监管时
骗子正在趁虚而入....
8月11日,家住某街道的16岁的小羽在家中玩手机时,在某视频软件看到一明星QQ,仔细一看居然是自己最喜欢的明星,小羽欣喜若狂,立即添加了此明星好友。
没过一会儿,这位“大明星”就同意了好友请求,小羽激动的心情还尚未平复,“大明星”却突然发来消息称小羽泄露了其QQ号码,现在准备起诉她,并要求她添加一位“赵律师”的QQ号。
小羽惊慌失措,身为一名忠实粉丝,怎么能给自己的偶像留下不好的印象,随即乖乖的添加上了“赵律师”的好友。
这位“赵律师”以泄露明星信息,将会起诉她为由要求小羽一边打开手机摄像头,一边让其用其母亲的手机查看微信、支付宝、手机银行APP内余额。随后小羽根据“赵律师”的指示,陆续向“赵律师”提供的银行账户转了1.9万余元。
警方提醒
一、家长朋友们应该避免把微信、支付宝密码等重要的信息告知孩子,未成年对金钱缺乏概念,很容易落入犯罪分子的圈套之中。
二、教育孩子应该合理使用手机,切勿向陌生网友转账汇款,提供银行卡、验证码等私密信息。提醒孩子即时支付可能遇到的风险,告诉孩子转账之前一定要告诉家长之后再做决定。
三、注意引导未成年人理智消费,合理追星,加强使用手机社交软件支付工具等方面的监督与教育。还应当告诉孩子,在追星过程中,需要保持冷静和理智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