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论坛-莱芜都市网旗下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用户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44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情感故事] 一篇与人商榷文字,虽有些时日。但仍有它的现实意义,请勿对号入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4-9-28 10: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商榷文字,来而不往非礼也。
作文(写作)不要太霸道
—与《莱钢日报》编读平台登载的“《莱钢人》普通人”作者一绗同志商榷
  黎民  
某日,《莱钢日报》编读平台登载署名一绗的“《莱钢人》普通人”的文章,其跋扈文风充斥字里行间,作者完全不按套路出牌。笔者感觉被一绗的狂言诈语逼到了悬崖边上,已无退路有话要说,要替朋友说句公道话。
从一绗文章的题目可以看出,作者要求把握《莱钢人》的立意和表现手法重在反映普通人做的普通事,不要把《莱钢人》写成超凡脱俗、异乎寻常不普通的人,关于这一点笔者是赞同的,因为伟大往往寓于平凡之中。然而读完全文笔者感觉到一绗的真实意图并非如此,其实作者打着反映普通人的幌子,实质上演变成了诸如什么人才能写某类文章的问题,把写作概念化、神秘化。笔者感到了事态的严重性,不得不提醒一绗赶快从文绉绉的牛角尖中退出来,不然在作文的路上一意孤行将会只剩下霸道。透过一绗的文章看清楚了他的真实意图,他反复强调的实质是什么人才能写涉及矿工的文字或什么人才配写关于矿工的文学。对一绗的这种匪夷所思的观点笔者完全不敢苟同,其实也无法苟同。因为出身矿工的作家写出反映矿山生活作品的大有人在,比如做过煤矿工人的刘定邦就很有代表性。
一绗在文章中说道“有个朋友在矿山干了三十多年,至少在井下干过十年的采掘工,另外二十多年也经常下井,从没和矿工离开过多远,他虽然写过不少小说散文什么的,却一直不敢写关于矿工的文字,尤其是不敢写关于矿工的文学作品……….”
的确醉翁之意不在酒,其实一绗言下之意:即使要写关于矿工的文学作品,要有一绗认为修炼成具有矿山文化心灵的“特定”人来完成,其他人如果完成了,如果作品恰又显得稚嫩,一绗就会带上有色眼镜来审视它,对作品来一个鸡蛋里挑骨头,这使我想起了著名雕塑家米开朗.罗基在创作著名雕塑《大卫》过程中发生的事情,当时作品已经完成,众人对作品啧啧称奇,但是一位大人物看着作品说大卫的鼻子高了点,没办法作者又不敢得罪他,只好带着工具爬上梯子对鼻子部位进行“修饰”,当大人物看着有石屑从雕刻者手中不断落下,待作者从梯子上下来之后,大人物对雕刻者按自己意见“处理”非常满意。事后雕刻者道出了事情的原委,其实他对作品没有丝毫的改动,为了不违背大人物的意见和面子,又不损毁自己已经完成的作品,雕刻者只好趁大人物不注意,偷偷带着石屑在作品鼻子部位装了装样子,因为当时他的动作很巧妙,不仅满过了大人物的眼睛,就连在场的其他人也都没有发现破绽。
试问一绗?究竟什么人才能涉猎关于矿工的文字和关于矿工的文学作品。换句话说是有了矿工,才有了矿工文学;还是有了关于矿工的文学才有了矿工呢?其实,一绗认为“矿山或矿工”文学,是他个人的“一亩三分地”,要写只有他和他的所谓朋友才能写“矿山或矿工”文学,其他人不能染指,这难道不算霸气十足吗。其他人写了“矿山或矿工”文学,特别是文章被人们认可了,这可触怒了一绗,你看一绗来兴师问罪了。接着看一绗说的:“记得看过一篇文章说矿工都象合金钢的钎头一样坚硬顽强,所向之处金石崩裂,直如盘古开天劈地。如此伟大的的矿工特点,我怎么就看不出来呢?” “想从矿工身上找盘古……..”一绗自己硬把矿工和神话传说中的盘古联系起来进行比较,“盘古那事还是在二十多万年以前干的,用了整整一万八千年,世界才算透了点亮。打那又过了差不多二十五万年七千年,……盘古这个文化性的原型才出现了。”一绗自己硬是把矿工和盘古捆在一起说事,有点象“关公战秦琼”那么可笑。
按照一绗的思路,从事矿山经历长,且写过小说和散文,就可以或一定能写出关于矿工的文学作品,这是什么逻辑,这怎么象“《阿Q正传》里的赵太爷只有他才配姓赵一样的蛮不讲理。一绗看到人家文章里出现描写矿工特点用了“盘古”一词,然后一绗揪住人家不放、大动肝火,不依不饶,气得一绗好象要背过气去。然后一绗就“盘古”一词运用算术手法、几十万年几万的等等,向读者云山雾罩故弄玄虚卖弄起“学问”来,一副自以为是的架势,喋喋不休狠很的教训起人来。其实笔者也曾看到过一绗记忆中的几篇反映某矿山建矿五十周年的征文,其作品全部是职工的业余习作,完全是职工自娱自乐式的。作品里的“盘古”只不过是作者运用夸张的手法赞颂矿山第一批开拓和奠基者,形容建矿初期矿工们不畏艰难的精神而已,在广大职工为之叫好的时候却不知为什么惹怒了一绗。不知道一绗为什么对“矿工文学”这么敏感,对他人触及“矿工文学”这么憎恨,不是吗?且看一绗在文中责问道:“这伙人才干了几天矿工,就当盘古?写这文章的人也可能干过矿工,问问他是盘古吗。”摆出了咄咄逼人不惜采取人身攻击的架势。一绗光顾指责他人,却忽略了运用夸张的手法进行文学创作包括矿工文学,是最基本的文学创作手法之一。依一绗看来蒲松龄的作品要被一绗封杀。因为作品里写的绝大多数是鬼狐等虚幻的东西,并且蒲松龄是人绝不是鬼狐。
呜呼,从一绗的口吻里能读出一绗能称的上“文学大师”级的人物(因为一绗是应编辑之约而大放厥词的),不知所谓“文学大师”的一绗(从文中看出一绗是文学“文学大师”,因为“文学大师”习惯自以为是、习惯教训人,因为“文学大师”会忽悠人,因为“文学大师”会蒙人,因为“文学大师”放个屁都会香个十里八村的)。一绗同志,连几篇矿山同事的习作都容不下而耿耿于怀,求全责备,如果一绗以如此难容百家之言的心态,还怎么继续做自己的“文学大师”之梦。很难理解以一绗这样的霸道文风,还怎么继续自己的文学行当。
虽然一绗没有向读者交代清楚自己写没写“矿山或矿工”文学,但是他的态度很明确,其他人是不允许写的,一绗虽然没有明说自己能否写“矿山或矿工”文学,但是,通过一绗指责别人的话语里,明眼人不难看出,他人一旦写了,你写了就是罪不容赦。就成了一绗说教的靶子、百般指责的对象;帽子、棍子一齐向你袭来,真让人难以招架。
没办法!笔者只能在此替那些写了矿工文学的作者向一绗表态:请你宰相肚里能撑船,高抬你的“文学大师”的巨臂,放我们一马。我们决不敢再染指你的自留地,只欣赏你一个人的作品,但愿各个媒体只登载“大师”你的作品,并且是天天、包括月球上!
一绗是应一个很好的拦目之约写稿,本应本本份份就栏目说事,可他偏不、而非常的另类,违背起码的文化人的职业道德,逮着别人的文学作品说三道四、横加指责。
一绗口口声声《莱钢人》普通人,一绗虽是货真价实的莱钢人但我看他并不普通,因为他能在《莱钢日报》这样比较规矩的媒体上撒野,胡说八道随意的褒贬他人,被指责冤枉的并且是他的矿山同事,你说他能算普通人和莱钢人吗?按照一绗的思维方式《莱钢人》是“普通人”,而非“莱钢人”就会变成长尾巴的非普通人,不是吗?不然,你看一绗大师背后附着的那根粗壮的、并且翘的老高老高的是啥玩意!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争议投诉|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莱芜都市网 鲁ICP备09082194号-1 经营性ICP:鲁B2-20220951号

GMT+8, 2025-4-6 06:22 , Processed in 0.095699 second(s), 30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