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论坛-莱芜都市网旗下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用户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83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莱芜文化] 大众日报点赞莱芜区!“生态立区 工业强区 创新兴区”为现代化强省会建设贡献莱芜力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2-5-29 08:1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对标“六个现代化强省会”建设,济南市莱芜区深入实施“生态立区、工业强区、创新兴区”发展战略,全力打造“黄河流域先进制造业中心”“省会城市副中心”,全力建设“五个现代化”新莱芜:建设实力强劲、创新引领、生态宜居、人民幸福、治理高效的现代化新莱芜。5月28日,大众日报以题为《生态立区 工业强区 创新兴区 为现代化强省会建设贡献莱芜力量》报道莱芜区,现全文分享,以飨读者。





  ◆核心提示◆

  对标“六个现代化强省会”建设,济南市莱芜区深入实施“生态立区、工业强区、创新兴区”发展战略,全力打造“黄河流域先进制造业中心”“省会城市副中心”,全力建设“五个现代化”新莱芜:建设实力强劲、创新引领、生态宜居、人民幸福、治理高效的现代化新莱芜。到2026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5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规上工业营业收入实现翻番,分别达到100亿元、3000亿元,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今年春节刚过,带着全区百万人民的热切期盼,莱芜区第一次党代会胜利召开。围绕答好“建设什么样的莱芜,怎样建设好莱芜”这一时代命题,莱芜区提出“生态立区、工业强区、创新兴区”发展战略,加快打造“黄河流域先进制造业中心”和“省会城市副中心”,全力争当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建设发展“排头兵”,奋力谱写现代化新莱芜的精彩篇章。

  坚持“工业强区”,以产业为主导, 四轮驱动,打造济南“东强”硬核

  “莱芜因工业而立、因工业而兴,未来必将因工业而强。只要我们聚焦工业经济不动摇,坚定不移地干下去,持之以恒地抓下去,莱芜高质量发展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在今年2月召开的区第一次党代会上,区委书记焦卫星语气坚定地表示。作为“工业强市”战略的重要承载地,莱芜区咬定“工业强区”不放松,力争在未来的五年里,坚定扛起工业强区发展大旗,加快培育一批千亿级、百亿级产业集群。

  聚焦实体经济,做强主导产业,一个以四大主导产业为龙头的工业发展蓝图清晰起来——

  高端装备智造产业,举全区之力加快重工项目建设,加快构建“汽车零部件+整车+物流”全产业链条,拼出一个千亿级,新建一座产业城。以山能重装、朗进科技、奔速电梯为骨干,做大做强能源装备、特种装备产业。

  生物医药产业,加快珅诺基国家一类新药阿可拉定批量生产,推动宏济堂中药、华涛中药颗粒年内投产,两年内培育形成300亿元产业集群。

  新材料产业,建设“济南介孔谷产业技术研究中心”,串联提升钢铁化工、装备制造、新能源等主导产业,推动泰钢、九羊与中国钢研院三方共建山东钢铁新材料研究院,打造全国重要的介孔谷材料、400系不锈钢和模具钢生产基地。

  新能源产业,统筹氢能、光伏、储能、生物质能产业发展,鼓励泰钢等企业开展氢能技术研发应用,加快实施整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全力打造新能源产业发展高地。

  现代农业产业,逐步形成“三辣一麻”“三黑一花”“三红一白”农业品牌体系,突出姜蒜特色,延伸产业链条,推动传统农业向生态、智慧、高值农业转变,争创全省现代农业十强区。

  忽如一夜春风来,百千企业次第“开”。放眼口镇,一片片厂房鳞次栉比、一个个车间机器轰鸣。

  智能网联重卡、凯傲智能叉车……总投资1535亿元的山东重工绿色智造产业城,已经初具规模。

  十五年磨一剑。生物医药产业园传来喜讯:北京珅诺基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的1.2类中药创新药淫羊藿素(阿可拉定)软胶囊,作为肝癌治疗药物成功上市!

  ……

  工业强区,项目是支撑。项目为王,落地至上。

  2020年11月19日,随着屏幕缓缓开启,一辆刚刚组装下线的新一代黄河重卡成功下线。如今,已累计生产整车超过1.2万辆。山东重工绿色智造产业城项目现场马不停蹄,产业的集聚效应正在得到发挥。“凯傲叉车二期(德马泰克)项目年内主体建成,争取莱芜检测中心等项目开工建设。同时,计划年内新引进高端配套项目10个。”项目有关负责人介绍。

  梅晔生物、威马智能装备、凯傲叉车二期、晨曦智能印刷、博泰汽车配件、中关村信息谷……一个个重大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在莱芜大地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为让大项目、好项目进得来、落得下,莱芜区着力打造平台,找准功能定位。莱芜高新区是“高”“新”项目的主阵地,集群打造高铁新区、高教园区、综合功能区、孵化培育区、成果转化区五大片区,力争五年挺进“全国50强”!

  工业强区,必须有科技创新做后盾。

  站在高质量发展的前沿,莱芜区始终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突破发展瓶颈、释放发展活力、汇聚发展优势。

  强化科技支撑,旨在激发创新主体活力。2022年,一个个与科技创新有关的数字不断跃入眼帘: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00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0家,研发投入增长18%,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5.7件,新增省级以上研发机构3家,引进培育市级以上领军人才10人、高技能人才1200人。

  科技创新,各种要素加速聚集。五年内“专精特新”、瞪羚企业数量实现倍增。打造一批产业创新中心、“创客空间”孵化器。引进更多“高精尖缺”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打好金融、保障等政策“组合拳”。

  5月5日,在泰山钢铁集团泰嘉不锈钢冷轧板材深加工项目成品区域现场,几名工人师傅正忙碌地给刚刚下线的钢卷进行包装。不远处,天车不停地穿梭,一派火热的繁忙景象;位于莱芜区和庄镇的山东正泰电缆有限公司车间内,工人佩戴口罩紧张忙碌,生产设备在高速运转。疫情紧张时也没有停产停工,正在火热生产中。

  和泰山钢铁、正泰电缆一样,莱芜区广大企业一手积极做好疫情防控,一手保障生产经营安全有序。实现了“两手抓、两手硬、双胜利”的目标。

  坚持“生态立区”,以生态优先, 统筹城乡,擦亮济南“南美”名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人民城市,让广大人民群众在提升城市品质中安享优越服务,在推动乡村振兴中共享发展红利,在加快生态建设中乐享美丽环境。

  公园城市、智慧城市、海绵城市……“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正成为生动实践,一个“一主两副三带多点”的空间优化布局新鲜出炉——

  “一主”。主城区,聚焦城市品质化、功能现代化、业态高端化,加快城市有机更新,坚持向市场要活力,做好经营城市文章,充分利用政策支持,导入社会资本,有序推进城中村改造;坚持向改造要空间,推动教育、医疗、市政等公共服务提档升级,为群众提供更加宜居的环境、更高品质的生活,创造更好的就业空间、发展空间和产业空间,不断集聚人气、增添活力。

  “两副”。口镇新城,加快推进重工生活区、安置区规划建设,启动口镇核心区改造项目,全力打造产城融合的现代化新城。雪野新城,实施环湖公园提升改造工程,完善会议、旅游等配套服务设施,打造“省会会客厅、济南新名片”。

  “三带”。全力打造汶河、孝义河、青草河城市风貌带、龙马河经济隆起带和汇河自然景观带,实现水系联通,优化滨水空间,建设富有韵律美感的城市水岸线。

  “多点”。引导中心镇增强功能、辐射周边,推动周边街镇精致建设、特色发展,形成定位清晰、协调互动的发展格局。

  建设品质城市,升华品质内涵。莱芜区全面融入“新十字”战略布局,加快建设“省会城市副中心”。打造省会城市副中心核心区,利用五年时间提升优化区内主干道系统,启动鲁中大街改造提升和城市雨污分流工程,完成雪野水库至大冶水库水系联通。全力服务“济莱高铁”建设、确保年内通车,谋划实施济莱快速通道建设,深化文旅融合发展,全力打造“省会会客厅、济南后花园”。

  城市人居环境将大有改变,改造提升老旧小区54个、5585户,完成9个续建片区5600套、58万平方米安置房建设,启动13个村居(片区)6643户的城中村拆迁工作。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加快推进,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完成供水管网改造25个村、生活污水治理160个村,为150个村居安装路灯4500盏,建成齐鲁样板村、美丽乡村示范村26个。

  绿色发展彰显生态底色。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让蓝天永驻,让碧水常流,让土壤常净。阳春四月,莱芜区嬴汶河治理工程现场格外热闹,多台挖掘机正同时作业。总长18.2公里的嬴汶河治理工程全线开工建设。今年,大汶河水生态治理一期工程也将展开。届时,莱芜区境内的两条主要河流将更加水清岸绿,景色怡人。

  坚持“民本思想”,以惠民为根本, 加大民生投入,做实民生实事

  为政之要,民生为本。

  常念民之所忧,常行民之所盼。养老、上学、就业、就医……民生保障,一样也不能少。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让群众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为此,一揽子民生“大礼包”相继送出。

  聚焦用工、就业“两需求”,开展就业创业培训1.5万人次,新增城镇就业7000人,开发安置公益性岗位4200人。实施全民参保计划,鼓励发展商业健康保险,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

  着力解决好“一老一小”问题,改造提升公办养老服务机构6处,规范建设农村幸福院344家,落实三孩生育政策,扩大普惠托育服务供给。

  增加教育资源供给,扩大公办幼儿园在编教师配备比例,新建改扩建汶源学校、凤城中心小学等校园6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规划建设教学资源库,打造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

  新建改扩建卫生院4处,加快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打造精品国医堂,完成失能人员长护机构标准化建设,持续提高医疗保障和服务水平。实施家教科普行动,建设“暖心家园”,关爱家庭健康。大力开展体育惠民工程和爱国卫生运动,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开展文化惠民工程,免费开放镇村文化服务中心,深化“互联网+文化服务”,建设公共文化云平台,全年开展活动100场以上,电影、戏曲进乡村实现全覆盖。加快齐长城(锦阳关)国家文化公园一期、鲁中茶业抗战小镇建设,实施酉坡战地医院旧址等文保项目修复,争创全省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示范区。

  完善三级社会治理服务体系,开展居民小区专项整治,业委会成立比例达到60%,专业化物业服务覆盖率达到85%。全力构建以“嬴城联盟”为核心的群防群治新格局,实施城区“1+2+N”和农村“一村一辅警”模式,不断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为民办实事,一年比一年实。今年2月份区十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公布了今年莱芜区为民办实事:5.3万户70岁以上老人免费安装有线电视,全年至少解决住宅小区不动产证“登记难”历史遗留问题住宅小区30个以上……件件办在群众心坎上。

  疫情防控也是民生。打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事关群众生命安全。在这次疫情面前,莱芜人民以“‘莱’之能战,战‘疫’必胜”的使命与担当,以“众人同心,其利断金”的精神和品质,以“安危不贰其志,险易不革其心”的意志和决心,与疫情展开了一场短兵相接的较量。

  为坚决阻断疫情传播渠道,摸排出潜在的疫情传播风险,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第一时间成立应急指挥临时领导小组,设立13个工作组,实行集中办公。各工作组密切协作、高效协同,区级领导同志全员上阵、站位一线;区直机关干部、公安干警、医务工作者等5060人披坚执锐、逆行出征、奔赴一线、日夜奋战;天使白、志愿红……绘就了防疫一线最美的色彩,哪里有疫情,哪里就有逆行者的身影,“抗疫有我”,众志成城,短短几天,全区疫情防控就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牢牢守护住了莱芜人民的安宁。

  莱芜发展,蓄势待发,未来可期。站在新的起点,莱芜区将按照“严真细实快”工作要求,以实干笃定前行、用奋斗开启未来,努力在现代化强省会建设中贡献莱芜力量。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争议投诉|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莱芜都市网 鲁ICP备09082194号-1 经营性ICP:鲁B2-20220951号

GMT+8, 2024-6-13 17:17 , Processed in 0.056991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