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踪铭记篇之二:
旧瓶新酒,甘烈无比。真人真事,成就此文。为避误会,故隐真名。
清洁工老王
上世纪80年代,我大学毕业分配到我市一所国有企业职工学校当教师(培训科、职工学校与后来的技校成三位一体:科长<校长>相继有:牟教训、张旭正、亓文明、王献国、闫仲银担任。笔者曾与亓文明、王献国、闫仲银对桌办公,虽说叫科但有直属党支部。一个标准连体科室<学校>:培训科、<兼有教育科的职责>、职工学校、莱钢技工学校莱矿分校。培训科曾一度与企业宣传科合并为宣教科,教职工曾一度达到60多人。笔者曾任办公室主任兼总务副主任。记得陈副校长经常对人讲我们单位有6大主任,陈副校长辗转从莱芜一中退休)。办公室在机关办公楼一楼。这座四层的办公楼楼道卫生是按科室位置就近划分的,厕所卫生的打扫由楼层科室轮流值日打扫。企业改革后,机关人员少了,办公楼厕所卫生的打扫安排了专人负责。从此,当我们上班步入办公楼时,时常会碰到一位身穿工作服,脚穿矿工胶靴,年龄有50多岁的矮瘦老头,一手拿着笤帚,一手提着水桶蹒跚地走出办公楼。虽然我们并不认识他,但他总是面带微笑主动跟我们打招呼。当时并没有觉得这个人打扫厕所有什么特别,后来无意间听一位老同志讲起他的经历,我才知道他姓王,并且对他肃然起敬。
当初,老王年轻的时候在矿山几百米深的井下当矿工,那时他虽然个头小,但干起活来不惜力气,并且为人诚实。朴实能干的他曾经多次被评为总厂和本矿两级劳动模范,曾连任矿党委委员(单位有6000多名职工)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上级要求,领导班子成员年轻化、知识化,老王自知年龄大、文化低,没讲任何条件主动向组织申请辞去了矿党委委员职务,主动要求当一名普通清洁工人,负责打扫机关办公楼厕所和单身职工宿舍楼的卫生。开始新的工作后,他总是赶在机关工作人员上班前把办公楼的厕所冲刷干净,然后再把单身职工宿舍楼厕所、楼道卫生打扫干净。无论是当工人还是在领导岗位,老王都勤勤恳恳,几十年如一日。
20世纪末,企业精简富余职工,此时老王也到了退休年龄,于是老王办理了退休手续回了农村老家。当时单位根据有关规定给老王在矿上安排了住房,但被老王谢绝了。不幸的是,老王退休回家没有几年便得了重病。妻子陪他来到单位医院检查,结果查出了食管癌。在老王住院期间,单位领导多次到医院探望老王并提出要安排老王到大医院治疗,但是被老王谢绝了。老王说自己得的是绝症,根本治不好,不能再让单位花钱了,况且单位也正处在困难时期,有好多富余职工等待安置,还是省出钱来帮助那些困难职工要紧。听说老王是在单位职工医院去世的。
现在单位里的很多人并不知道老王的经历,甚至不记得老王的确切名字,但在我的记忆里老王的身影永远都是那么清晰,那么高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