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喜欢玩卡片, 不过,就是这种“喜欢”, 让樊女士有点烦恼: 她10岁的侄子拿存下的压岁钱去买卡片, 不到一个月就花了上千元。
因为父母出差,樊女士的侄子便由爷爷奶奶照顾,她每天下班也会去照看一二,然而她在无意中发现侄子的房间里多了许多卡片。
“这种‘奥特曼’卡片我侄子以前就有一些,他妈妈见他喜欢就给他网上买了一点,但是我现在发现家里的卡片一下多了好几倍,我就问他是哪里来的。”
原来,这段时间,孩子趁父母不在家,就拿了存下的压岁钱去买了卡片,不到一个月就花了上千
樊女士称,这种卡片销售类似于“盲盒”,商家不断推出所谓的稀有卡片,越贵的卡包抽到好卡的机率就越大,这种诱导性的推销方式很容易让小朋友们着迷,对于大多未成年来说根本抵挡不了这种诱惑。
“我侄子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多次进行了大额消费,商家不但没阻止甚至还可能存在诱-导消费,应该把钱退回来。”
但是,樊女士带着“卡片”去找店家要求退货时遭到了店主的拒绝。店主表示这些卡片数量过多,不一定都是在自家店内购买的,并否认存在诱导销售,无奈的樊女士只能选择到辖区派出所报警。
拱墅石桥派出所民警周顺龙接到报警后很快赶到现场。
周警官在现场了解到,樊女士的侄子在9月份前后来该文具店消费过四五次,一共购买了近1300元左右的卡片。
“你们在销售玩具时是否有过提醒,尤其是碰到未成年进行大额消费时?”周警官问。
店主表示自己每次都有询问,小朋友都说是家里人同意的,而樊女士则表示店家这种形式主义的询问根本没有意义,有哪个孩子会当场说“不”,像这种多次大额购买的情况,店家应该直接拒绝销售给孩子。
“你店里出售商品时需不需要扫码的?”周警官决定先确认“卡片”是不是都是出自该家文具店。
店主表示店内是有监控的,但是只能保留半个月的记录,并且自家店销售时不用扫码,没有销售记录清单。
当时,一对自称也是店主的赵某夫妇走进店内。
赵某了解情况后当场表示“卡片”是不能退的,会影响商品二次销售。赵某还表示作为店家,自己在销售时已经做到提醒义务了,不可能小朋友买张一二元的卡片还要先打电话联系对方父母。
但是,周警官通过现场监控发现,樊女士的侄子最近的一次来店购买时就花了上百元,且使用的都是百元整钱。
店主赵某则觉得小孩子买这么多卡片回家,家长没有及时发现阻止,应该是家教的问题,不能来怪罪商家,还表示自己家有两个孩子,但是“家里没有一张这个卡片,我不允许他们玩!”
双方僵持不下,周警官只能先将双方带回派出所。在派出所里,民警联络了市场管理部门和街道调解员共同就此事进行了调解协商。
最终,店主赵某认退还了1000元的卡片费用,并就自己的行为向樊女士赔礼道歉,双方纠纷到此结束。
孩子们痴迷的“奥特曼卡片”却让家长叫苦不迭:能赶出超市吗?
此事还引起了许多网友的共鸣,不少家长分享了自家娃“抽卡”的相似经历,并表达自己的看法——
尾号“8137”的网友说,未成年人分辨能力不是很成熟,需要正确引导消费,对于社会上的攀比消费,应该禁止对未成年人开放,有需要的,可以在成年人的监护下进行消费。
另一位焦急的妈妈,是这么留言的:真心希望能把奥特曼卡牌赶出各种超市小店,我烦不胜烦,我家的(孩子)也花了好多钱去买这个卡。关键买来后,其他的都丢掉,只留下自己希望的一张或两张,买之前并不知道里面有什么,很多时候买来,打开后才发现里面根本没有自己所需要的,浪费钱不说,还把人玩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