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莱芜区紧紧围绕“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效能”工作思路,持续在企业开办、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行业准入准营等重点审批领域推动改革创新,奋力开创审批服务新格局,为全区优化营商环境注入新动能。
全流程电子化+通办互认,企业开办按下“快捷键”
为深入推进商事登记便民化,提高办事效率,不断升级优化“企业开办一窗通”服务平台,整合开办企业流程,营业执照申领、印章刻制、涉税办理、社保医保登记、住房公积金开户等7个环节全流程一次办理,平均半日办结,最快26分钟办成,实现内网业务“当日清零”。大力推行企业简易注销“全程网办”,简易注销全流程电子化比率达到100%,实现了“网上办、零费用、零材料、零跑腿”。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政银合作”覆盖7家银行31个网点,实现公司设立镇街办、银行办,个体工商户注册登记社区办,竭力打造我区商事登记“门槛更低、流程更优、效率更高、服务更好”的服务品牌。在去年5地市9区县“商事登记互认联盟”的基础上今年增点扩面到7地市16区县,商事登记实现互通互认互发,按下企业开办“快捷键”。积极融入“济泰行政审批服务一体化”协同发展,全面推开包含市场主体设立、社会事务等方面的20余个审批事项互通互认互发,市场准入全面激活。今年1-6月份全区新开办企业3645家,同比增长35.55%。
“1+1+N”帮办服务+容缺受理,项目审批进入“拿地即开工”时代
聚焦项目落地提速增效,协调各职能部门一门集中,常态化联审会商,梳理优化“拿地前、拿地中、拿地后”三个阶段进行帮办服务,探索形成“一个窗口综合受理为中心,一个项目管家帮办队伍精准服务,N个关联部门协同合作”的“1+1+N”项目审批新模式,细化帮办全流程,打造专业化“新心莱帮办”服务队伍。统筹协调多部门针对重点项目推行“拿地即开工”审批模式,并为企业“私人订制”帮办方案。不断优化“一张表单、一套材料”,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全过程落实容缺受理制度,分类制定审批流程图,合理设置并联审批事项,变“分步独立批”为“齐步集中批”,让“多证连发”成为常态。今年3月2日山东欣润同创钢渣项目拿地3小时“四证一书”齐发,再创新纪录。截至6月底,全区27个重点项目帮办工作持续推进,14个项目纳入“拿地即开工”项目库,5个项目已实现“多证连发”,标志着我区项目审批领域进入“拿地即开工”时代。
“一业一证”改革+一窗链办,市场主体实现“准入快、准营易”
持续深化流程再造,“一业一证”改革由20个行业扩展到50个行业,66张表单压减为一个行业一张表单,今年上半年,累计办件888件,办件量位居全市第1名。在去年推出37个事项一链办理改革基础上,今年围绕企业和群众高频办事需求,梳理了“我要开饭店”“我要开口腔诊所”等86个“一件事”主题服务,再造关联事项,融合“一窗受理”和“一业一证”改革,探索设立“一窗链办”窗口,推动政务服务全链条优化升级,从企业设立开始,集结93项行政许可事项,识别办事企业群众拟进入行业“全生命周期”所需的证照,打通企业“设立—经营”服务链条。企业群众可在“一窗链办”专窗实现“一件事”“一次申请”“全程托管”“全部办好”,企业群众跑腿次数大幅减少,办事时间大为缩短,审批服务效率极大提升,推动市场主体实现“准入快、准营易”。
优化审批服务,“改”字当头,“创新”为先。下一步,莱芜区将一如既往抓改革、求创新,强服务,积极探索审批新思路、新途径、新办法,以破土凌云节节高之势,破审批之绊,纾群众所困,谋服务新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