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论坛-莱芜都市网旗下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用户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9490|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山东未来两年中小学生源将大幅增加,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单列管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2-9-8 08: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9月7日,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举行“山东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省直部门首场,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省“统筹机构编制资源 服务保障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情况。山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实施教育提质行动,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那么,山东省在优化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方面,有哪些具体措施?
发布会上,山东省委编办一级巡视员刘书伟表示,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小学编制和教师城乡间、学校间、学段间配置不均衡等矛盾越来越突出,同时,受国家生育政策影响,未来两年中小学生源将大幅增加,山东省在中小学编制保障和均衡配置方面将面临较大挑战。


为积极有效应对,今年3月,省委编办、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四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推动全面达标的若干措施》。立足当前实际,在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方面,一是优化核编程序。实行定期核编与年度调整相结合,以县(市、区)为单位,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原则上每3年核定一次,对生源、师资结构变化较大的,设区的市可结合实际每年调整一次,确保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及时核定保障到位。


二是实行单列管理。将现有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从事业编制总量中单列出来,保持存量、单独记账,由设区的市统筹各县(市、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余缺情况,在市域内调配使用,化解县市区间中小学编制资源配置不均衡的矛盾。针对个别地方挤占、挪用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的问题,进一步强化编制和人员管理纪律,明确各级教育管理机构及其他非教学单位不得与中小学混岗,不得占用教职工编制,未经县级以上党委批准严禁抽调借用中小学教职工,确保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专编专用。


三是确保全面达标。为有效应对中小学入学高峰,省市县三级将协同发力、合力攻坚。今后,以县(市、区)为单位,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未达到国家基本编制标准的,首先在本县(市、区)事业编制总量内调剂解决;县域内没有调剂余地的,由设区的市负责调配补充;市域内空编不足的,使用省级统筹的周转编制予以保障。通过县级调、市级补、省级统的方式统筹挖潜,确保各级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持续全面达标。


四是强化动态管理。下放中小学编制使用和调配权限,助推“县管校聘”改革。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每年根据学校布局调整、城乡区域人口流动、各学段学生规模变化以及师资结构等情况,对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和人员进行动态调整,化解城乡间、学校间、学段间中小学编制资源配置不均衡的矛盾。


刘书伟表示,下一步,将会同教育部门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各项政策落实落细落地,确保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保障到位、管理使用到位,助力山东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支持支持3 反对反对
推荐
发表于 2022-9-8 16:1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1.农村中小学,生源直线减少,不是增加。小学一年级,最明显。例如,2022年某乡镇学校一年级招了两个班共17人。
2.县城学校,大量招收农村学生,“划片招生”成为空谈,使得农村学生急剧减少。从今年莱芜小学招生人数可以看出来,该进城都几乎都进城了。
3. 编制,领工资的人很多,实际在岗的不多。“不劳而得”,“多劳不多得”。好多教师评上高级教师就不想去一线教课,一线老师该有的,后勤老师,管理层老师也都,比如什么教学质量奖,教学能手奖,绩效啥的一样不落下。
4.好多教师已经被调离教学岗位,是教师岗,就从事其他事业单位应该干的活。
推荐
发表于 2022-9-8 17:1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推荐
发表于 2022-9-8 09:0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出生率下降生源大幅度增加?
3#
发表于 2022-9-8 15:2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vrffvg 发表于 2022-9-8 09:06
出生率下降生源大幅度增加?

这几晚三台的那一批都上小学了
6#
发表于 2022-9-11 13:1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天天搞形式主义!各种鼓吹
7#
发表于 2022-9-13 14:39 | 只看该作者
不搞一次革命,怎么改革也不行。想彻底改变现状,就来个大论调,先把领导调走,下基层帮扶、锻炼,10年不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争议投诉|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莱芜都市网 鲁ICP备09082194号-1 经营性ICP:鲁B2-20220951号

GMT+8, 2025-4-30 14:39 , Processed in 0.025430 second(s), 26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