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论坛-莱芜都市网旗下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用户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98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情感故事] 是秋都会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4-9-4 15:0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给渐渐老去的自己写写信

1.某个诗歌公众号,每天推送精选的诗歌,我关注近两年了,最近发现这个公众号,有点跟不上进度,有点“气喘吁吁”,看来什么东西,熬的时间一长,就很难说了,自以为家有奇花异卉,架不住每天都抛出一些,纵有万贯家财,也经不住每天隆重的消费。我想到了自己每周的发帖。
最初上网络文学论坛,只是图个新鲜,把过去写好的稿子,一篇篇发完了,手底下就没东西可发了,看看别的网友,常有新帖好帖在发,自己着急又不甘。就督促着自己去写,要想每天都写出点东西来,就得先多读多练,,唯有半年以上的苦读苦练,才能维系着每周的发帖量。(当然 ,字数有多有少。)
几年下来,习惯成了惯性,多读多练如一眼旺泉,保证着写作的热情和灵感。在发帖中,我见到了太多的优秀帖精华帖,看看自己拿不出手的“作品”,从自以为是变成了谦虚谨慎,唯有认真书写才是正道。
我希望关注的这个诗歌公众号,继续推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来。经营一个品牌,如同经营一个人的人生,太不容易了,单单坚持这一项就够难熬的。

  2.当初,我学电脑买电脑,为的就是上网络文学论坛。那时上网络,如入迪厅,闹腾地让人头疼,眩晕地让人辨不清真伪。文学论坛,在我的眼里,就是文学沙龙;文学沙龙,在我的心里,就是披着玫瑰色彩的精神会晤。
广袤网络中的文学论坛,也不是个清静之地,坛友们时不时“恶语相向”,时不时“拳打脚踢”。再怎么嘈杂,再怎么芜杂,我只有一个目标,就是跟着有水平的人学写作。网络没有错,网络没有罪,网络是现实的镜子,什么人用成什么样,我只找有文学霓虹的地方。  
本想写小说的我,无意中学会了写诗歌,可能是诗歌更适合我的性情吧。迄今为止,小说一直让我心痛的短板。喧嚣的网络里,我沉下心来写作,现实生活中,我静心忙自己的事。
有好几位文友劝我,“在网络里发,一点用处也没有”,我也反思过多次,但在这个阶层固化的时代,唯有网络写作,为我们这些最底层的文学爱好者,提供了一条小路,我有且只有这么一条小路。
对网络写作,我不沉迷,也不沉溺,上线我是写者,下线我是俗妇,并不违和。网络写作,是自家的自留地,自家的小菜地,还是自家的小花园,种点庄稼、蔬菜和花草,让我的精神世界,自给自足。
网络写作,也是我为自己争取的一份心灵作业,为了让作业本上多些对号,我得多阅读多练笔,为了让作品有点意境,我得多修炼多淬炼。
网络写作,也是打造个人品牌的一条渠道,为了品德和品位,我要年年月月地好好经营。

3.但凡了解张爱玲的人,都想拥有她那样的旷世才情;但凡知悉张爱玲的人,都为她个人的经历唏嘘不已。试问众多普通的写者们,若有机会,愿不愿意当一回同款的张爱玲?真正为写作而献终身的人,一定会乐意当一回张爱玲的。
张爱玲笑傲江湖的文笔,张爱玲一骑绝尘的写作实力,100年来,有几人比得过?张爱玲活着时,是非常艰难,而想有点写作成绩的我们,不艰难吗?我们没有贵族出身吧;我们没上过贵族女校吧;我们没有《倾城之恋》傍身吧;我们更没有《小团圆》,这样的自传体小说加持吧;我们没有用英语流畅写作的能力吧;我们没有一手好散文吧;我们也没有“出名要趁早”“噢,你也在这里”,这样的名言名句流传于世吧。
都感叹张爱玲,遇上了渣男胡兰成,我们没遇见过渣男吗?都说张爱玲和苏青,是塑料姐妹情,我们没遇上过塑料友情亲情吗?更重要的是,张爱玲晚年时,作品在台湾再度翻红,这股红又返回了大陆,她也看到了这一景象。张爱玲早年成名,晚年翻红,她百年后,有那么多人来研究她解读她,这不是谁都有的待遇。
当一回张爱玲,也不是谁当就能当的,要当的人也是天选之人。我自己没实力,没能力,没运气,仅仅是在心里设想一下罢了。

4.小说《求》,是发表在1982年《收获》杂志上的长篇小说,作者是德兰。小说主要描写女主人公廖凌之,不断追求真理,不断探索人生意义的历程。她无论是在海外,还是后来回到国内,她与周围人的人,都结识了深厚的情谊。
这部小说的上部,我是在上初中时读过的。因书名的特别,让我记了好多年。我记得一个情节,是暗恋廖凌之的那位男同学,去美国前,写给她的话,“你不爱我,中国姑娘/什么原因,我不知道/但是这点,我很通晓/你不爱我,中国姑娘”。
当时的我,只是读了个热闹,很多很多的东西,我根本不理解。前些年,忽想起这部小说来,只是搜索到了少许介绍。最近,竟找到了小说的音频内容,一连几天都在听。模糊的片段,逐一清晰地连贯起来了。我边听边感叹,“这小说写的真好!”超过了许多,现在所谓的热门小说。
在小说的下半部里,廖凌之的女儿,出国留学期间,一一拜访了妈妈的旧朋好友,小说末尾,江老板与廖晓凌的谈话,让人感慨。江老板他那一辈子都想当一流音乐家的儿子,年过半百了,仍是个二流的小提琴手。主要原因,是他酗酒、吸毒,还离了许多次婚。没受过多少教育,却见过世面的江老板,语气沉重地说:“要想当个闻名全球的音乐家、文学家、画家,要想留名千古,你还得有个高尚的灵魂,用中国人的话,得做人上人。”我反复琢磨这句话,并认真地记了下来。

5.自己虽然五音不全,却喜欢听流行歌,那些年,常买一两盒喜欢的歌星磁带听。有些磁带 ,AB两面听下来,记住的喜欢的也就那么几首,其余的听来全都一个味道。好在当背景音乐听听,也就不计较了。
累计下来,算是读了不少诗集和散文集。年度的诗选集,有些首首都好,有些良莠不齐。(私下以为,烂诗是关系户);年度的散文选集里,有的通俗通有的高雅,读下来总算有点收获。有些个人的文集,如同当年的磁带,除了开头的几篇好些,余下的越读越有霉味。极少的个人文集,从头到尾是精华,我边做读书笔记边在心里夸赞。
现在的一些“流量”书,最好不读或是少读。不经时间沉淀的书,毛刺太多。不经岁月淘漉的书,火气太盛。
凡经得起时间与岁月考验的书,都不约而同的有文学的包浆,左读有韵味,右读有意境,再读有品位。好书就是高尚的人,不好的书就是俗人烂人害自己的人。要有鉴别书的能力,防止被戕害!

6.“中年的写作,就是给渐渐老去的自己写信。”这句善意的话,读来受益。
中年后的自己,经过了社会的毒打,经过了世事的锤炼,经过了梦想的踩踏。若还想提笔书写,是想提醒平凡的自己,不要再平庸地混下去。
书写,就是心平气和地对渐渐老去的自己,说说知心话,说说体己的话,话说出来了,苦水倒出来了,渐渐失衡的心,也就慢慢恢复到常态。
这信,可庞杂,可啰嗦,可叹息,可舞之蹈之,就是不能矫揉造作;这信,可长可短,可说点雅的事,可聊点俗的事,可鸡毛蒜皮,也可醉翁之意不在酒。
拿出去发表的,就是寄出去的信;没发表的,就是保存下来的精神细软。堆成堆,就是向子孙后代们炫耀的精神资本。可以大言不惭地说,“我整个的生命,都献给了亲爱的文学事业!”这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话,后代们会对自己肃然起敬,这就是一百分的家风课。书香门弟,从我做起,提笔为自己的老年写写信。






是秋都会开


公园里

公园里的长条椅上
铺着暖热的阳光
一片黄色落叶,坐在椅子左侧
戴着耳机边听小说边假寐
另一片红落叶,坐在椅子右侧
托着腮,看玩滑板的小孩们

公园S形路上的桃子被摘走了
桃树准备把叶子变得好看些
路口的白色紫薇花
与悬铃木的青果正聊某热剧


是秋都会开


是秋都会开
早开的叫初秋
晚开的叫晚秋
初秋是秋的上部书
晚秋是秋的下部书
上部书里盈漾着季节的荟萃
下部书里有个转身的唯美侧影


“是秋都会开”
你含着笑,对我说
我含着笑,听你说
“我的心在秋里舞蹈”
我含着笑,对你说
你含着笑,听我说
有太阳照的世界不再蒙尘
我们近旁的石榴树上
有好几个红石榴松开了拳头


树林里

我喜欢走在树林里
听哗哗啦啦的树叶声
我更喜欢走在树林里
听扑簌簌的落叶声
想起我三十岁前写过一篇
《落叶时节未逢君》的小文
还在本地电台一档节目里播出过
那时的我,还没读波德莱尔马拉美
也没读尼采加缪罗素和叔本华

一片心形的黄叶子落在眼前
我捡起,清晰的叶脉和我说
“用作品说话,展现核心竞争力。”
我点点头,边笑边感谢
一枚掌形的红叶子也落在面前
我拾起,软湿的叶柄和我说
“文艺行业熬出头来非常之艰难!”
我边使劲地点头,边致谢


碰见

微风碰见了木瓜树
闻闻木瓜香气
微风一转身碰见了山楂树
密匝匝的红山楂珍珠一般
微风并不贪恋,继续向前走
碰见了新开的菊花
拂拂花瓣,十指沾香
拐过山口的微风看见了我
我刚和卖完果子的桃树喝完茶
微风和我边走边说起几个热门话题
有好多蜻蜓在我们的头顶飞
我们就请《红蜻蜓》当背景音乐


图书馆

图书馆是书本集中亮相的地方
32开本的和16开本的书最多
书架是它们表达生活的舞台
或婀娜或洒脱或儒雅或絮叨
图书馆是语言集中绽放的地方
开得最多的是单瓣的文学
和复瓣的历史美术哲学等
花的品种来于东方和西方

图书馆是充满幸福感的地方
我一个书架一个书架地穿过
如慢慢穿过茫茫人海
我一本书一本书地择选
如一巷一街地找亲密朋友
本次借阅的四本书
用另一重的语言之甜等着我


情书

有一种美好叫写情书
情意绵绵的话是心跳
跳满一个横格线
就欢快地跳向下一横格线
满档档的话语里
不说“爱”字,不提“情”字
读来都是羞赧的期待

寄不走的情书,只是平常信件
不得不接受指令的打火机轻叹
“有一种美好叫伤感。”
“不,写情书让我的努力有了意义,
没有地址的情书,给我理智和清醒。”
打火机听到写信人平静的话





一碗面(外三首)

清晨六点半,我在小摊前等一碗面
大街上,全是觅生存的人
牛肉浇头的面端上桌了
我搛起少许咸菜丝放在面顶
“深入生活,从一碗面开始。”
吃到的第一口面笑呵呵地和我说
“一碗面,能给你提供新的可能。”
第二口面严肃严谨地和我说
“最低处,才有存活的真相。”
平和平静的第三口面说
“人间的故事,从一箸一饭说起。”
第四口面拍拍我的肩头

我的对面,有个一岁左右的小孩
粉嘟嘟地坐在妈妈的膝上
欢实地嘬着小匙递过来的面
咂巴着小嘴对我咯咯笑
我也不自禁地笑出了声
一碗与我缘深分浓的面与我道别
我也挥手和小孩子说再见
我们的笑声带动了旁边的树叶子


雨天

我要去看你,默然
我是读了曾卓的《雨天》
临时做的决定
我打了一把伞去看你
雨点打在伞顶,喁喁私语
我不先发微信预约
默然,择运气不如撞运气
你在不在家,我都要去看你
你的家门没上锁
我们就聊天天聊聊地
说说最近各自的晦气和喜气
你的家门若上了锁,没关系
我就在大门外,看你种的花
拍拍图片,用微信发给你
在老柿子树上折一小枝
拿回家当清供
我再打着伞,慢吞吞地返回
喁喁私语的雨点打在伞顶
我这个不速之客,有自己的惊喜


哦,亲爱的

哦,亲爱的,又是一年的秋
我又可以以红叶子的身份
在这所宅院,陪你慢慢看路过的云了
今年, 我刚吐芽展片之际
你就在一大堆准备好的材料中
或俯身提笔或敲击键盘地创作
你抽烟的次数比往年多了些
初夏时,你对完成的初稿很满意
就锁了庭院,去老家为母亲庆生
半月才回来,后备箱里全是家乡的情意
哦,亲爱的,我以最好的绿衣翩翩
陪你以最好的状态进入改稿期
天气再怎么炎热,也挡不住秋天的来临
你捧着厚厚一沓打印好的稿件
左看右瞧的满意,烟抽得格外欢快
我陪你的快乐一下子涨了三分半
刚邮递出去的小说原稿
不知将是什么样的命运
稿件的命运约等于你写作的命运
好在你把想写的要写的都写进去了
你舒心地抬抬头,看见了我
我这片红叶,你既熟悉又陌生
万万想不到,你用手机拍下了我
还随手设置成了锁屏的壁纸
恍若一场梦,我就离你如此地近
夜深了,你听着小提琴曲睡着了
亲爱的,我和你一起等小说的消息
好或不好,我都陪着你,亲爱的


溪语

为了梦想,你是孤注一掷的
为了这份孤注一掷
一路被太多的暗器所绊所伤
又被诸多的败北所啃噬
愁眉不展的你,走在乡间小路
小溪以喧哗喊着你,邀请你
你半推半就地来到溪边
沁凉的感觉让你开心起来
小溪见你心情好了许多
边摇着薄荷香,边有意无意地说
“好作品就是最好的关系网,
持续不断的好作品就是背景图,
落笔即成章的创作力就是后台。”
你疑惑地看着小溪,如梦初醒时
踩着绿藻的溪水已奔赴远方了
你赶紧打开手机的相关文档
记下了溪水的美好语录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争议投诉|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莱芜都市网 鲁ICP备09082194号-1 经营性ICP:鲁B2-20220951号

GMT+8, 2025-4-5 19:10 , Processed in 0.060438 second(s), 29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