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论坛-莱芜都市网旗下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用户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47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喜报!莱芜2人入选国家级名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5-3-19 08:3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关于公布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通知》,确定了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共942人。济南3位代表性传承人入选,其中莱芜有2位代表性传承人,分别是国家级非遗项目莱芜梆子代表性传承人张克学、锡雕代表性传承人王圣良。
莱芜梆子
    张克学,1947年生于莱芜区大王庄镇前张街村,六岁随父学戏,八岁登台演出,1956年正式考入莱芜梆子剧团,从事舞台艺术五十余年,曾担任莱芜梆子剧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2009年,他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莱芜梆子代表性传承人。

    莱芜梆子亦名“莱芜讴”,又称“靠山梆子”“本地梆子”,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剧种,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其唱法以真声为主,女腔的尾声翻高八度,使用假声;男腔中有“立嗓”,用极高的假声倒吸气唱出,是中国汉族地方戏曲剧种中极具地方特色的传统戏剧艺术。

    莱芜梆子以莱芜为中心的鲁中腹地文化活动的主要形式,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它代表了爽直粗壮的泰沂山区人民的性格特点。因此深受莱芜及周边地区群众的喜爱和欢迎,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家乡戏”。
    莱芜梆子唱腔清亮高昂、气氛热烈,表演朴实生动,使人感到亲切、生动,别具风味。
莱芜锡雕
    王圣良,生于1960年,王氏五门十九世第八代掌门长子,师承家传,自幼跟随祖父王新文学习锡雕制作。后又跟随父亲王震学习设计制作锡雕工艺,深得两代传人的真传。从1986年开始,正式从事锡雕工艺品的制作。
    莱芜锡雕,工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明清时期锡雕在中国民间已相当盛行。据文字记载,莱芜锡雕制品可以上溯至公元1676年,当时所做锡制品已受到朝廷青睐,成为贡品。史料记载:“乾隆女婚嫁至曲阜,由京派人于莱芜定制。”可见莱芜锡雕工艺之精妙。
    莱芜锡雕,历史悠久,制作工艺精良,巧夺天工,技法多样,造型紧凑、简约玲珑,因其极高的艺术收藏价值和使用价值而备受青睐,是莱芜最具代表性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莱芜锡雕以精锡为原料,制作工序复杂,设计、熔料、制板、下料、裁剪、打坯、焊接、锉削、塑形、旋光、雕刻、精抛光,十二道工序,缺一不可。作为主要的制作步骤,雕刻技法借鉴了木刻、石雕工艺,并独创了“拉焊”及“堆焊”的金属雕刻技法,让作品更加的灵动自然,精巧玲珑。
    莱芜锡雕,以其独特的技艺和备受青睐的观赏价值,传承了上百年,并不断改良。2008年6月,莱芜锡雕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3 反对反对
推荐
发表于 2025-3-19 11:5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争议投诉|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莱芜都市网 鲁ICP备09082194号-1 经营性ICP:鲁B2-20220951号

GMT+8, 2025-3-31 09:10 , Processed in 0.030389 second(s), 28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